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(544) 金元时代先贤张从正重视攻邪,强调病非人体应有,针对病邪首先驱邪,投动态药,运用汗、吐、下三法,论点高明,富有创见。遗憾的是没把人体置于第一位,医疗目的为了救人;若将患者放在度外,则失去了治病的意义。以调理恶性肿瘤为例,由于大量、不断运用狂杀癌细胞、不分敌我的化疗,大伤气血、损及命门之火,往往人不亡于癌而死于化疗。反之,对付肿瘤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、广泛扩散,吃中药补养,辨证施治,却延长了生存时间,乃明显的经验教训。张氏临床大法不宜盲用,此阶段患者汗、...
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(544)
金元时代先贤张从正重视攻邪,强调病非人体应有,针对病邪首先驱邪,投动态药,运用汗、吐、下三法,论点高明,富有创见。遗憾的是没把人体置于第一位,医疗目的为了救人;若将患者放在度外,则失去了治病的意义。以调理恶性肿瘤为例,由于大量、不断运用狂杀癌细胞、不分敌我的化疗,大伤气血、损及命门之火,往往人不亡于癌而死于化疗。反之,对付肿瘤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、广泛扩散,吃中药补养,辨证施治,却延长了生存时间,乃明显的经验教训。张氏临床大法不宜盲用,此阶段患者汗、吐、下无适应价值。学习前人论说,要掌握因人而药,据体开方。脱离为人服务的概念,就会走向险途。
小郎中按:本文中张老提示临证治病要因人而异,留人治病,治病的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到患者体质状态,辨证论治为主,参考辨病论治。正如张老在文中提到:医疗的核心目的是救人,一旦将患者抛诸脑后,治病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。文中张老以调理恶性肿瘤为例说明留人治病的意义,中医不是对抗性治疗,而是调和性治疗,如果晚期无法通过手术治疗,而选择用中医调养,辨证施治,可以提高生活质量,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。在这个治疗过程中要始终关注人,关注人体的胃气,“得胃气则生”。临证中,小郎中在调养肿瘤术后患者时,始终遵循这一治疗原则,很少选用那些现代研究证实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,尤其是苦寒类药物——这类药物长期使用易伤及脾胃。小郎中体会到,一些虫类药可与活血化瘀药、软坚散结药配伍应用。
虫药通络——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(413)
虫药组方
不记得是哪一位医家说过,中医治疗肿瘤类疾病要按照中医外科治疗痈疽类疾病的思路治疗,按照中医外科“消、托、补”的治疗思路治疗。初期有手术机会的一定做手术,不可排斥,相当于中医的消法,在这个时候一定不要盲信中医,认为吃药就能把肿瘤消掉,有一些迷信中医的人在这个时期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机会,肿瘤扩散后治疗起来难度大增。手术后期调养是中医的强项,此时一定要牢记张老在本文中给我们的提示:“因人治病,据体开方”。其实张老晚年罹患胃癌,他正是通过自行运用中医调养的方式延年益寿、带病生存,在确诊胃癌后又生活了3年,最终享年97岁。
关于肿瘤疾病的治疗,相关书籍很多,小郎中认为要想治好这个病一定要读中医外科学的书,小郎中推荐陈实功的《外科正宗》。此外,现代医家的一些著作也可参考,如黄永昶教授的著作,吴雄志教授的著作,还有解放后孙秉严先生的治疗肿瘤疾病的一些探索,都可拿来研究学习。
图片
注: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、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,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勿盲目试用,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,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图片
飞雪初降已暮天
烛影摇红忆残年
春来人言无限好
吾爱书城不羡仙
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
图片
一襟明月,抱拙博览古今书
两袖清风,悬壶济世百年业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